我的数字探索:从Hello World到AI与博客实践

一切从“Hello World”开始:我的数字探索之旅
三十年前,当我在中学课堂上第一次接触编程时,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行代码就是那句经典的“Hello World”。它很简单,却像一句咒语,瞬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。那时的我,可能还没完全理解这几个字符背后的意义,但那份初识代码的激动和好奇,至今还记得。三十年后,我再次敲下“Hello World”,不是在代码编辑器里,而是在我个人博客的第一篇文章中。这不只是巧合,更像是一次轮回,标志着我一段全新的数字探索之旅正式启程。
说实话,我原本没打算搞什么个人博客。一个月前,我只是想试试Vibe Coding,找回一点编程的乐趣。没想到,这个简单的念头,却像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在网上找教程和资料时,我仿佛掉进了一个“兔子洞”,接触到一个又一个新鲜又好玩的工具和概念。从最初的好奇心,到如今搭建起自己的数字小天地,这段旅程充满了各种意外和惊喜。
自动化与数据管理:效率提升的基石
我的探索是从追求效率开始的。我先是在Zeabur上部署了n8n,一个强大的开源自动化工具。它就像一个数字世界的“胶水”,能把各种App和服务连接起来,自动完成重复性工作。起初,Zeabur的Developer Plan很方便,让我快速上手。但用着用着就发现,要想玩得更自由,成本并不低。于是,我干脆租了台服务器,把n8n搬了过去。这个过程让我对服务器管理、部署流程有了初步认识,也体会到了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的实在乐趣。
为了更好地管理数据,我又部署了nocodb。它能把普通的Excel表格变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在线数据库,操作直观,功能强大。结合Crawl4ai,我开始用n8n自动抓取网络数据,再存入nocodb。这套组合拳让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数据自动化的威力。从杂乱无章的信息到结构清晰的数据库,这不仅为我后面的项目打下了基础,也让我对“数据”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基础设施与内容发布:打造自己的数字堡垒
要搭建博客,网站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。我把自己的域名全部迁移到了Cloudflare,并用它的CDN服务搭建了一个图床。Cloudflare不仅让我的网站访问更快、更安全,还让我学会了管理域名解析这些基础网络知识。一个稳定快速的图床,对博客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,这次实践让我受益匪浅。
接着,我开始深入学习GitHub和Git命令。Git这个版本控制工具,简直是管理代码和文章草稿的神器,每一次修改都有记录,再也不怕误删内容。通过GitHub和Cloudflare Pages的配合,我成功搭建了自己的静态博客。整个流程——从在本地用命令行推送代码,到网站自动更新发布——让我对现代Web开发有了直观的认识。这种轻量、高效的建站方式,比起我二十年前用过的Wordpress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AI的魅力:从智能助手到创意工具
人工智能(AI)无疑是这段旅程中最吸引我的部分。我申请了一堆在线服务和API Key,拿到了进入AI世界的“门票”。我尝试把这些API接入Cherry Studio,连接到MCP Servers,开始探索AI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。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,AI不再是遥远的概念,而是可以拿来就用的实用工具。
我接触了各种AI Agent(智能体),它们像聪明的助手,帮我搜集信息、整理思路。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更是刷新了我的认知,它把自动上网搜索和AI问答结合起来,让找资料变得像聊天一样简单高效。为了玩得更深入,我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了Gemini Balance、Open Web UI和Moon TV,这个过程让我对Docker容器化部署有了初步了解。我还部署了RSSHub,这个工具能把任何网页内容转换成RSS订阅源,让信息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个性化。
我“白嫖”了12个月的Gemini,还尝试了AI文生图和图生视频功能。看着简单的文字描述变成生动的图像和视频,那种创造的快感难以言喻。当然,过程中也踩了不少坑,比如模型效果不理想、参数怎么调都调不好,但每一次失败都让我对AI的潜力和局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
此外,我还玩了Folo、酒馆(TavernAI)和Tavo这类应用,体验了信息聚合、AI互动娱乐方面的潜力。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,我用Cursor这个AI编程软件,为孩子做了几个学习用的互动网页。把技术用在家人身上,让我看到了它最温暖的一面。
实用工具与知识管理:提升个人效能
技术最终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。我用AI辅助和Python编程,成功把一堆复杂的Excel工价表转换成了数据库格式。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痛点,也让我对Python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能力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在知识管理方面,我把用了多年的印象笔记中的笔记,全部迁移到了Obsidian。Obsidian的本地存储、Markdown语法和强大的双向链接功能,让我能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。它不只是个笔记软件,更像我的“第二大脑”,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和连接想法。
为了整合这一切,我制作了一个导航页,并搭建了这个静态博客。目前,我正在用Typora学习Markdown,希望让文章写得更顺手,排版更美观。这个博客,既是我的数字日记,也是我分享学习心得的平台。
回看这一个月的经历,感觉像是回到了2005年,那时我也曾短暂地玩过Wordpress,但很快就放弃了。二十年过去,数字世界早已天翻地覆。我不知道这篇“Hello World”会不会是我的最后一篇文章,但我知道,学习和探索的脚步不会停下。这个博客,是我这段旅程的起点,希望能与更多朋友在这里交流、共同成长。




